拨开迷雾见月明 ,振兴乡村践初心
——访大连益成农业生态开发园老板赵爱民
在广袤的黑土地上,一盏灯悄然亮起——它不为照亮城市夜空,而是为了唤醒沉睡的乡村希望。这盏灯,来自大连益成农业生态开发园,来自一位执着于振兴乡土、守护百姓利益的企业家——赵爱民。他曾走遍十五省,只为寻找到一条真正能让农民增收致富的路;他曾在失败中跌倒又爬起,却从未放弃信念。因为他深知:一个行业的存在,必有其价值;而它的混乱,更需要有人站出来拨乱反正。
在这个被虚假宣传充斥的养殖行业里,赵爱民选择揭开“内幕”,把真实的土元养殖技术、成本、风险和前景毫无保留地告诉每一位想创业的老百姓。他不是要卖种苗,而是要还这个行业一片净土。这是一封写给所有普通劳动者的信,也是一次对良心农业的深情告白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赵爱民的世界,聆听一位东北汉子用实际行动书写的乡村振兴答卷。
乱象横行 良知奋起
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大地上,活体养殖曾被视为一条通往致富的捷径。从蜈蚣到蝎子,到土元,一个个项目在网络上被包装成“低投入、高回报”的黄金产业,吸引着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普通人。然而,在这股热潮的背后,却是层层叠叠的骗局与陷阱。虚假宣传、以次充好、按“组”,按单元、收定金、高价回收、大盆养殖等等,售卖种虫、掺杂过保质期的卵鞘……这些手段早已将原本健康的中药材养殖行业搅得乌烟瘴气。
赵爱民,作为大连益成农业生态开发园的创始人,最初也是被这些所谓的“暴利项目”所吸引。但他没有盲目地跟风,而是带着一颗为民谋利的心,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,走遍了全国15个省份,深入走访各大养殖基地、药材市场、农博会展。他亲眼看到太多养殖户因买到劣质种源而血本无归,听到太多家庭因为一场错误的投资而陷入困境。那一刻,他便下定决心:“这个行业不能就这样毁了!我一定要把它做正。”
2022年,赵爱民正式投身土元养殖事业。起初,他对技术一窍不通,只能边学边试。他投资建棚、引进种源,结果第一年就亏损超过50万元。问题出在哪里?原来是网上购买的“优质种卵”大部分已经过保质期甚至孵化过,根本无法繁殖。那段日子,赵爱民常常半夜独自蹲在孵化房里,看着一盆盆的土元卵发呆。他不是心疼钱,而是痛心:“老百姓拿一辈子的积蓄来创业,却被这样欺骗,太不公平了!”
失败没有击垮他,反而点燃了他的斗志。他开始重金聘请国内多位资深昆虫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,反复试验温度、湿度、饲料配比、孵化周期等关键参数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刻苦攻坚,终于建立起一套科学、稳定、可复制的家庭工厂化养殖体系。这套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,提高了空间利用率,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全程可控、零疫病、可持续循环生产。
成功之后,赵爱民做的第一件事,不是急于扩大规模赚钱,而是通过抖音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,公开发布《土元养殖避坑指南》,一条条地揭露行业内幕:“别信什么投资十万元年赚七八十万的神话!”“卵鞘必须新鲜、饱满、未孵化!”“低于500平方米基本没利润!”……他甚至主动晒出自己当年被骗的合同和照片,只为警醒更多人。
许多人问他:“你这么坦诚,不怕别人学会了自己干,抢你生意吗?”赵爱民总是笑着回答:“我办企业的目的从来不是独赢,而是共富。只有大家能养得好、卖得出,这个行业才能长久,农民才能真正地受益。”正是凭着这份朴素的初心,让大连益成农业一步步地成长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土元养殖示范基地,也成为无数创业者心中的“避雷针”和“指路灯”。
如今,园区已形成集科研、育种、养殖、加工、回收、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。更重要的是,赵爱民带领着团队走出了一条“科技+诚信+联农带农”的新路。他常说:“我不是企业家,我只是一个想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普通人。”这句话,朴实无华,却重如千钧。
还原真相 稳妥养殖
很多人向赵爱民咨询:“赵总,土元到底能不能养?是不是真像网上说的那么赚钱?”面对这类问题,赵爱民的回答始终坚定而坦诚:能养,但没那么容易;能赚钱,但绝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话。
在他看来,真正的土元养殖,远不止买些种虫回来随便养养那么简单,而是一整套科学、系统的工程。首要环节便是环境建设,虽然土元对生存空间的要求不高,闲置的大棚、仓库甚至地下室经过改造后都能使用,但最关键的是保温。也就是说,室内温度不受室外温度影响。在益成农业的技术规范中,500平方米的养殖池,建造成本大约在3万元,若涉及房屋改造、取暖设备等配套投入,整体基础建设费用通常需要五六万元。不过这笔投入属于一次性支出,养殖池结构稳固,可终身使用,长期来看经济性较强。
在众多养殖环节中,种苗选择被赵爱民视为重中之重。他反复强调,这是最容易让养殖户上当受骗的一环。市面上所谓的“优质种卵”,不少是陈年旧卵,甚至掺杂了已经孵化过的空壳卵鞘,根本无法繁殖。许多初入行的农户正是栽在这一关,花高价买了“假种”,结果颗粒无收,血本无归。为此,大连益成农业始终坚持自繁自育,确保每一批提供的卵鞘均为当年新鲜产出,品质可追溯。他也建议新手养殖户初期可选择购买已孵化的小虫进行试养,虽然成本略高,但成活率高、风险低,便于熟悉管理流程。待熟练掌握技术后,再逐步过渡到自主孵化,实现可持续的循环养殖。
在饲料方面,土元以麦麸为主食,辅以白菜叶、胡萝卜皮等青饲料,日常厨余也可合理利用,几乎不产生额外的浪费。据测算,5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,全年饲料成本约为3万元,在东北地区尤为划算,因当地粮食原料价格低廉,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。同时,土元摄食量小,代谢稳定,养殖过程环保且经济。
人工投入更是这一项目的显著优势。根据园区多年的实践经验,10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,日常管理仅需一人即可完成,主要工作为定期投喂、温湿度调控和卫生清理。仅在投放种虫和收获成品时需临时增聘少量帮工,整体劳动强度低,非常适合农村留守妇女、中老年人或轻体力劳动者在家门口创业增收。
谈及收益,赵爱民从不夸大其词。他直言:“网上说投十万赚八十万,那是骗人的。”实际情况是,土元价格随中药材市场行情波动,近年来统货收购价维持在每公斤40元至120元之间。以5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计算,年可产出干品约2吨,毛收入在10万到15万元之间。扣除饲料、电费、人工等成本后,年净利润大致为6万至10万元。这个数字虽谈不上暴利,但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而言,已是一笔可观且稳定的收入来源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土元具备极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——它耐储存,行情低迷时可暂不出售,待价格回升再进入市场,不像生猪、活禽等必须及时出栏。加之土元几乎不患病,无传染风险,养殖安全性极高,被业内公认为目前活体中药养殖项目中最简单、最稳妥的一种。
赵爱民还指出,土元养殖之所以具备长远的发展潜力,根本在于供需关系的变化。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,野生土元资源逐年枯竭,而中医药产业的复兴又使其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。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,土元作为多款经典方剂的重要药材,已被列入重点保护与开发名录中。正因如此,这个行业不会昙花一现,而是具备长期生命力的朝阳产业。目前,大连益成农业生态开发园已被列为地方重点农业扶持项目,获得了政府的多项政策支持,其规范化养殖模式也已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。
正因深知普通百姓创业不易,赵爱民始终坚持“不夸大、不忽悠、不设陷阱”的原则。他常对前来咨询的农户说:“别信什么‘高价回收、 guaranteed 赚钱’的承诺,真正的养殖,靠的是技术、耐心和责任心。”只要对方真心想学,益成农业便愿意免费提供全程技术指导,并签订成品回收协议,确保养殖户“养得出、卖得掉、赚得到”。
在赵爱民的带领下,这家扎根于普兰店的农业企业,正以一份沉甸甸的诚信与担当,努力扭转行业乱象,重建养殖户的信心。他不只是在经营一家公司,更是在守护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希望。
携手共富 久久为功
在大连益成农业生态开发园的帮扶案例中,来自辽宁开原的王大姐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。原本靠务农维持生计的她,因孩子上学开支增大而生活拮据。偶然间,她在抖音上看到了赵爱民讲解的“土元养殖避坑课”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园区考察。工作人员不仅全程带她参观养殖基地,还手把手地指导建池、控温、投料等关键技术。回家后,王大姐将自家废弃的猪舍改造为600平方米的养殖区,第一年便收回了成本,更令人欣喜的是,她还带动村里三户村民共同发展,成立了小型合作社,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。每次与园区联系,她都不忘说一句:“谢谢赵总,您没骗我们,是您让我找回了尊严。”
像王大姐这样的成功案例,在益成农业的帮扶实践中已屡见不鲜。截至目前,园区已全国各地建立了近百个合作养殖点。赵爱民致力于传授真技术、搭建稳定的销售渠道,让每一位合作者都能踏实养殖、安心收益。
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中医药产业的日益重视,益成农业的模式也获得了广泛认可。央视农业农村频道(CCTV-17)已派团队前来实地采访,即将在《致富经》《每日农经》等栏目播出专题报道。未来,园区将继续推进“三个一‘百千万工程’”,并面向全国发出合作邀请,诚邀返乡青年、退役军人、合作社及农业从业者共谋发展,以诚信与科技重建养殖业的清朗天地。
如今,在赵爱民的带领下,大连益成农业生态开发园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养殖示范基地,更成为无数普通百姓改变命运的起点。赵爱民用诚信打破谎言,用技术代替忽悠,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回应着农民最朴素的期盼——“能不能赚到钱?”这条路或许不耀眼,却走得踏实而坚定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扎根乡土,坚守初心,以一颗赤诚之心,照亮更多人的致富前程,也为这个曾被蒙尘的行业,重新点燃希望的火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