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探索,由吉奥时空提供技术支撑的“2024年光明区数字化标识服务项目”7月底正式通过验收。
项目首创性提出扩展更多维度的“空间块”,来承载城市精细维度的数据;独创性提出通过统一分类编码,确认城市公共数据与建筑物的关联关系。
01
“多步走”战略,“全链条”支撑
为加快推进深圳市光明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,完善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,逐步实现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数据资源互联互通,分级、分类、分块使用,推进数据共享服务化,光明区探索为全区所有城市公共基础要素赋予唯一编码,打造融合多元要素、灵活运用的“数字标识”智能底板,为开展精细化治理提供基础支撑。
项目采用"建基础-治数据-场景赋能"三期建设模式:一期围绕探索标识规范,搭建标识采集平台,编制《光明区城市管理要素统一分类与编码规范》,建立统一地址库;二期扩大数据治理范围,打造可视化底座和“一张图”平台,完成文体、城管等多领域数据的空间标准化赋码;三期深化业务应用,通过“业务一张图”串联多部门需求,推动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动态运营与高效服务。

项目建设过程中,吉奥时空以时空智能技术,为项目提供从标准设计、数据融合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支持,助力光明区实现城市管理要素的“一码关联、一图统管”。并积累了多项创新成果:
(1)制定规范,一码统管。制定数字化标识编码规范进行赋码,使得每个城市管理要素都具有唯一标识。
(2)要素数据,标识治理。通过采集工具对全区市政设施、物联传感等七大类、80余小类共38万余个对象赋予唯一识别“身份证”,落实“一物一码”,建立城市管理要素数据。
(3)数据治理,关联融合。纳入块数据楼栋、房屋实体数据103万余条,将楼栋、房屋数据与采集的城市要素进行关联融合,形成多对多的关联关系。
(4)一键聚合,一图管理。各部门可按需调“码”、一键聚合与封装数据,自定义生成基层治理、产业空间等业务领域“一张图”,支撑“一网统管”应用需求。
(5)数据资源“服务超市”赋能社会治理。打造光明区数据资源“服务超市”。已按需形成400多个通用服务接口,支持定制开发,业务系统数据互相调用等,进一步提升数据治理和共享应用效能。
02
“全平台”联动,“多场景”落地
示例1:三小场所“秒查秒派”
在基层治理应用场景中,针对大城市的城中村、小区具有人口密度大、聚集度高、流动性强以及卫生条件差、“三小场所”多、管理难度大等特点,利用数字化标识对象采集工具、管理平台将城中村、小区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空间“分格”,并通过“唯一数字标识”快速构建与实有人口、暂离人口、楼栋、房屋、法人、视频等的数据关联关系,实现数据“秒”查,任务“秒”派,有效减少70%数据治理工作量,助力指挥分拨提速50%以上。

示例2:全科网格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
在流动人口管理中,基于统一地址建立与街道、社区、片区网格、基础网格等的关联关系,实现对数据资源的“分类(类型)、分级(级别)、分块(责任)”精准下沉至基层。截至目前,已提供了33个数字化标识的API服务支撑全科网格应用。

示例3:公共安全视频“更懂你”
利用统一标识工具构建视频可视区域关联块,即建立每一个公共安全视频可以覆盖的区域内的统一地址、楼栋、房屋、城中村、小区、在建工地、物联感知设备等的关系图谱,建立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。当某地发生事件,需要寻找附近的摄像头协助案件办理时,可通过发生地的地址、门楼牌、树木编码、灯杆编码、交通设备编码等任一信息“秒知”周边摄像头情况,助力视频排查效率提速90%以上。此外,还支持对重点区域与周边视频的可视区域叠加分析,对重点区域的视频覆盖形成分析报告。

项目的成功落地,标志着光明区在城市数字化治理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其构建的"数字标识"技术体系为同类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,彰显了数据要素在城市治理中的核心价值。项目应用期间,多次获得行业重要奖项,示范效应得到业界认可。
✮2023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“智慧治理创新案例”
✮2023年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先锋案例
✮2023年深圳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成果


加载中,请稍侯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