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罐茶输给东方树叶? 去年夏天,我在某商场看到一幕:顾客拿起小罐茶新品看了三秒又放下,转身拿了旁边冰柜的东方树叶。这个动作背后,藏着所有品牌都要回答的三个致命问题——我是谁?我为谁?我为什么存在?
一、定位三问的生死考
1.我是谁:小罐茶瓶装茶海报上,华丽纹样盖住了茶汤,像香水不像饮料。反观东方树叶,透明瓶身直接展示茶色,标签大字"0糖0卡"。消费者3秒内就能判断:这是瓶无糖茶。 2.我为谁:小罐茶想讨好"追求情绪价值"的年轻人,但"喝美了"像在调戏消费者。农夫山泉直接瞄准健身人群,在健身房铺货,广告语"撸铁搭档"。 3.我为什么存在:金枪大叔的广告没给出任何选它的理由。而某地方茶品牌在便利店做的"谐音梗"堆头——"茶(查)你血糖了吗",配合试饮小杯,首周销量破万。 二、线上线下连环杀
某新茶饮品牌的打法值得学: 1.线上:抖音拍"老板跪求别买"剧情,评论区炒"到底多难喝" 2.线下:门店摆"全网骂爆的难喝茶"易拉宝,扫码看吐槽视频 3.转化:试饮台写着"敢喝算你狠",70%试喝的人会购买 这种"骂骂更健康"的玩法,把负面评价变成销售道具。关键是要线上线下同步,持续三个月以上。就像烤鱼店在美团写"全城最辣",到店就给"解辣死亡证明",形成完整记忆点。 三、终端撩客三板斧
1.谐音梗截流: 牙膏柜台"牙(呀)真白"灯光牌 洗发水堆头"秃(突)然有救了" 2.情绪钩子: 3.闭环设计: 奶茶店杯套印"第二杯半价暗号:老板最帅" 顾客拍照发朋友圈时自动传播 三个月后换新暗号,老客会主动问"新暗号是啥" 四、从冲动到复购的魔法
这些梗要每月换新,保持新鲜感
某解酒药在夜店厕所贴:"兄弟吐完吃这个,不然明天全公司知道你昨晚叫了三个公主"
这种带点冒犯的文案,反而让产品成了社交货币
见过最绝的是个卖辣酱的: 1.第一周在菜市场摆"辣哭挑战",送围裙给参赛者 2.第二周在抖音发"穿围裙哭"合集 3.第三周推出"认领你的哭相"活动,扫码看自己被辣哭的照片 最后给所有参与者发"抗辣等级证书",背面印着购买链接 这套组合拳让复购率做到47%,因为消费者不只买了辣酱,还买了一段可以炫耀的经历。 终极真相 记住:所有伟大的品牌,都是先学会在终点展示前"耍流氓",再慢慢穿上西装装绅士的。
在终端,顾客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。小罐茶输就输在——既没让消费者一眼看懂它是什么,也没给个非买不可的理由。而那些活下来的品牌,都像街头小贩一样深谙人性:用一句话勾起好奇,用一个动作促成尝试,用一个理由让人回头。